顯示具有 奇幻作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奇幻作品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3月16日 星期日

魔戒:洛汗人之戰

結合歐美經典IP魔戒和日本動畫,讓我從預告時就十分期待這部作品。以女性為主要的主角來看,似乎也是跟上了美國近幾年DEI的大勢。只不過留下心得的現在DEI已經隨著過度操作與川普的上位逐漸勢微了。


不過很遺憾的,這部作品並不怎麼有趣。比較難得的只有美術方面相當棒,故事上卻完全撐不起魔戒應該被期待的『史詩』感。

在史詩般的魔戒IP裡面,這部作品顯得太小家子氣。故事的開場由普通的宮廷『紛爭』(還稱不上『鬥爭),演變成戰爭規模不怎麼大的『村間互鬥』。對魔戒粉絲的服務並不到位,因為完全沒有會讓人與過去電影曾出現的那些角色有共鳴的人物互動。而以前曾經出現在電影的經典場景要塞雖然登場了,但是沒有良好發揮。

故事的格局小恐怕是沒什麼辦法的事。畢盡這部作品是《魔戒》本傳數十年前的前傳。前傳總不能搶了本傳的風頭。但不搶風頭的話,不好看恐怕是預期的。同樣的,這部作品是《魔戒》本傳數十年前的故事,或許有人認為本傳的故事角色沒什麼交集是合理的。這麼想也沒錯,但想要蹭情懷的話就必須做到連結才行。我是覺得魔戒都結束那麼久了。偶爾出一部應該要勇敢魔改,把氣勢做出來才行。比如目前的版本裡,戰爭的場面顯得有點水。人物的連結更是水到不行...

畢盡也有像李安這樣的導演能將一部短篇小說變成一個十分完整的《色戒》。雖然我不清楚本作所改變的原作的篇幅多大。但我想,最大的問題還是製作組的勇氣不足吧。

總得來說。這部作品的美術真的不錯。期待未來東方和西方結合的動畫能有更多突破。

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Atlus - 暗喻幻想 - Metaphor: ReFantazio

 《暗喻幻想》Metaphor: ReFantazio是由Atlus開發的角色扮演遊戲。故事以劍與魔法的奇幻世界為背景,巧妙融合了蒸汽龐克、王權爭奪,以及「民主」與「投票」等現代議題,讓人對其所要傳達的故事主題充滿期待。


遊戲系統方面,《暗喻幻想》結合了Atlus知名的《女神異聞錄》系列機制。在此先談一下《女神異聞錄》的譯名。原作名稱是Persona,翻譯成「人格」或許更貼切,但由於該系列起源於Atlus的另一經典作品《真·女神轉生》,當初便延續了「女神」的翻譯。不過,實際上這些作品後來的發展與「女神」幾乎毫無關聯。《女神異聞錄》的遊戲系統注重「日常」與「角色」的發展。

在「日常」方面,遊戲以「每一天」為單位,讓玩家自由探索,直到某個特定日期觸發主要劇情事件。而「角色」部分則分為主角與其他角色。主角可透過日常活動提升自身的特質,如智慧、勇氣與見識,這些特質影響故事發展的深度。而其他角色則透過劇情互動加強冒險中的支持,例如解鎖新的「原型」(Persona 系列中的人格,類似於《JoJo的奇妙冒險》的替身),這些原型可在戰鬥中輔助主角。

《暗喻幻想》的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聯合王國的老皇帝駕崩之際。皇帝在臨終前施展「王的魔法」,讓全體國民參與王位繼承,將王權交給最受支持的候選人。國內各勢力隨即展開角逐,包括保守派的教皇與武鬥改革派的年輕大將軍。主角則是一名試圖暗殺大將軍的革命派成員,故事隨著主角的冒險逐漸展開,他也從反抗勢力轉變為立志成為領導者的新國王。主角在過程中結識形形色色的角色,並與他們一起努力,同時揭露國家背後的巨大黑幕與隱藏在歷史長河中的古老悲劇。

遊戲故事觸及民主、王權、戰爭、歧視等多個當代熱門議題,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引人思考。這正是日式遊戲的魅力所在。相比之下,歐美遊戲雖然也有類似題材,但對年輕玩家而言,往往難以一輪通關就能充分吸收並引發反思。而日式作品則能更聚焦於核心問題,讓玩家在享受遊戲的同時思考相關議題。

整體而言,《暗喻幻想》是一款頗具水準的日式RPG,且已入圍多項遊戲大獎。對於喜愛日式角色扮演遊戲的玩家來說,絕對值得花時間一試。

 ===

接下來是一些進一步的記錄與心得,可能會有劇透。這篇心得除了在Blog上抒發情感與認同外,也是為了日後可以回來參考。

在故事的後三分之一,選舉的結果已經變得不再重要。因為原本的候選人受到「王之魔法」的保護,無法被殺害;然而,將軍取得了一件神器,讓他能夠隨意擊殺敵對的候選人,於是王權的競爭回到了以武力決定的老路。這樣的發展使之前鋪設的「選舉」設定顯得不再重要,甚至有些自打嘴巴。但整體來說,選戰情節已經撐過了三分之二的篇幅,作為首次挑戰這種題材,其實已經相當不錯。

接下來的故事節奏加快了許多。短短幾幕帶出了主角與革命軍的故事背景,然後迅速轉向揭示主角其實是古代文明的繼承人,同時還有著王子的身份。更令人意外的是,大將軍竟然也擁有古代文明的血統。這部分正好是故事從「選戰」轉向「古文明影嚮」的過渡期,雖然轉換迅速,但不顯得突兀或草率。整個篇章的重點明顯放在重新塑造主角與反派(大將軍)的形象。

到了故事尾聲,我們發現大將軍在成為國王後,計劃對人民進行大規模的清洗。他認為擁有力量的人不會作惡,因此清洗後將只留下符合他理想的國民。他對於過程中犧牲的無辜百姓毫無同情心。主角當然無法接受這種理念。老實說,大將軍能有如此多的支持者,設定上有些牽強,但作者的解釋是他利用操縱人民的恐懼來達成目的。這一點倒是相當貼近現實,因為現實世界中也常見以「懼、惑、疑」的策略來控制人心。

在最終決戰中,主角一度被劇情殺打倒,並被召喚到原型密室。在那裡,他得知密室的主人竟是自己父親(也就是國王)的分身。這樣的安排讓整個故事的重點角色幾乎都集中在主角身上。雖然是非常老套的套路,但卻也不算失敗。

更耐人尋味的是,主角的父親建議他承認小說中的烏托邦才是真實,並放棄與大將軍的對抗。這個選擇非常妙也非常怪,因為「哪邊才是真實」竟然成了一個可以選擇的問題。主角最終選擇在這個「幻想」的世界中堅持下去,親手打造自己的烏托邦。這樣的結局充滿理想色彩,也為故事劃下了一個頗具意義的句點。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三部敬 - 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

是誰把奇幻和懸疑組合的這麼好?

在下會這麼問,是因為我認為,一個好的點子通常不會只有一、兩個人想到,但是在這千千萬萬個想到的人之中,能把好點子完全呈現出來的人卻非常非常有限。本作中回到過去的梗嚴格來說不是新梗,非推理的創作中使用過非常多次,推理相關的創作中應該有已經有人嘗試過。比如《世界奇妙物語》裡的《昨日公園》就算一例。好萊塢電影《蝴蝶效應》也有相同的梗。

在下也在至少五年前就為和本作相似度極高的點子整理好架構,然而把整個架構拼湊起來顯得有氣無力,作品難產。把天馬行空的奇幻與理性嚴肅的推理做結合也讓人心裡有些疑慮。但是在《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作中,這些元素被整理得一氣呵成,讓欣賞本作的我沉浸在奇幻的不可思議中,又保留了理性與追求正義的探案冒險裡。

本作裡,打工仔的主角做了自我介紹後,簡單的說明了自己的「重播」能力。「重播」這一詞在各家翻譯蠻不一致的,在此我就先用這個詞吧。它是主角遭遇事件後,會自動退回到事件發生前的一種超能力。看到主角的設定,其實在下心裡是有點煩悶的。那種日本作品格局小的感覺湧上心頭。我對輕小說那種不是太誇張就是太平淡的情況總是有些感冒。不過,其實這個設定在看到最後也會發現它自有理由,甚至還讓人有些佩服。

然而,就在主角為觀眾們展現幾次「重播」後,竟然就被捲入一場命案之中。更因為「重播」的能力,一股氣回到小學時候的自己。身為29歲打工仔的主角還能不趕緊努力向上,以考進東大為目標嗎?(誤)

推理小說的心得恐怕只能分享到這裡了。故事中的驚奇元素還是得留給各位好好品嘗。這是一部節奏簡明,讓人很容易就能融入的推理冒險故事。就隨著故事中的主人翁,找回那份充滿正義的童心吧。


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Forever (不死法醫)

今年寫的心得變得比較少。雖然主因是工作愈來愈忙的關係,但也不表示在下沒有花時間去看一些懸疑作品。因此,既然時間都花下去了,就算是幫本blog增加篇幅也該對所花掉的時間做點解釋吧。

《Forever》是一部美國的影集。故事描述一個洞察力驚人的法醫協助女警官探案的過程。這個法醫本身是很聰明,不過他能有如此驚人的能力,其實是因為另一個更驚人的理由--他是個活了數百年的不死之人。

在他「經年累月」的學習下,他對事物的洞察超乎常人。加上那不會掛掉的身軀--嚴格來說是會掛掉,但會不斷的復活--無論再難破解的謎團都能被他突破盲點。

主角屬於福爾摩斯型的天才偵探。其實看他英國紳士式的打扮,就不難看出他是以福氏為學習的對象。有點令在下驚訝的是...即使美國的成就高出英國許多,美國人在戲劇上似乎還是蠻吃英國紳士貴族風那一套的。

女主角雖然不若主角般的神通。但也是非常聰明的角色。拔掉近乎奇蹟的洞察力下,她總能利用有限的資源做出最佳判斷。其個性也魅力十足。和主角組成非常棒的故事搭檔。

在下起先只是稍作嘗試的收看,沒想到就被故事吸引住了。除了懸疑的主線外,作者利用不死之人的角度來訴說人性、人生,也是非常有意思的部份。

2012年6月3日 星期日

東野圭吾 - 祕密

當愛情與彼此的幸福發生難以克服的衝突時,我們該怎麼辦?這部作品是是東野圭吾在這個問題上的演繹。

故事發生在一個小家庭,爸爸是公司裡的小主管,母親是家庭主婦,他們有一個唸國中的女兒。議題的展開是在開場不久的一起車禍。母親去失了生命,女兒則陷入昏迷。等到女兒清醒時,驚人的事情發生了。這個驚人的事件是故事的主軸。雖然稱不上對讀者的祕密,但是jackmis還是希望留給大家去發掘,所以我也就不多說了。
在這個故事裡,作者討論了親情與愛情,更討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物之間的互動非常有趣,許多時候作者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去詮釋,這顯示了作者有著相當高的才華與...野心(?)。

我真的很想多多討論這部作品。但是因為很多內容都卡在『祕密』上,所以就很難下筆了。

這部作品很棒,很有意思。唯一讓在下詬病的是它的結尾處理的不夠奇幻。總覺得讓宮步美幸來處理,一定會更巧妙。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宮部美幸 - 蒲生邸事件

重考生 尾崎孝史 為了參加考試而住進東京的旅館。然而,旅館在深夜突發火警,在最危急的時候,自稱平田的男人來到他的身旁,「不用擔心,我會救你脫險。」隨後,孝史眼前只剩一片漆黑。等到他再次見到陽光,時間已經回到太平洋戰爭前夕的蒲生邸了。
這部作品裡,宮部美幸以一個奇幻般的開場,將讀者們拉入日本開戰前的時空。透過主角尾崎孝史的親身經歷,講述著日本當時黑暗的帝國時代。
從諸多的介紹來看,這本書融入了歷史、推理、愛情等元素;我也非常同意,然而故事的過程太過緊湊,除了歷史與推理這兩段能有所詮釋,愛情倒是沒什麼發揮。而歷史與推理的內容也還沒有被作者發揮到極致,還有很多可以空間可以延伸;或許是作者不希望讓故事太過複雜,所以沒有多埋伏筆。
作者宮部美幸透過這部作講述了一些有趣的歷史現象。
該發生的事件終究會發生,因為人類總是需要犯錯,才知道自己的行為不正確。
好比本書所提的二二六事件,這個事件被認為是造成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原因之一。反過來從作者的故事來看,太平洋戰爭可以被形容成:日本如果沒有經過這場世紀災難,就沒辦法放棄軍國主義;也就是說,就算沒有太平洋戰爭,自大的日本軍人遲早也會發動別的戰役。
在推理的層面上,因為作者比較著重於時代的描敘,所以並沒有讓人驚艷的殺人詭計。但是在整體的懸疑程度,是還不錯。
這部作品的評價不錯,個人認為其對歷史的描寫應該為它加了不少分數。然而,一個身為外國人的我來看,卻沒有太大的感受。想必由日本人來看,應該能引起不少共鳴。本作大體來說還不錯看,唯一的缺點是讓人意猶未盡。很多好作品都讓人有這種感覺,對吧?

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盧基揚年科 - 夜巡者

夜巡隊:「此書有助於光明志業的推廣。」
日巡隊:「此書有助於黑暗志業的推廣。」


夜巡者是以現代為背景的奇幻文學。內容描述著夜巡隊與日巡隊、光明與黑暗之間的故事。
本書所討論的是老套的善與惡,在Jackmis看來,並不是什麼新穎的議題。然而,作者瑟格.盧基揚年科(Sergey Lukianenko)發揮出的想象力十分豐富,把這個老議題放在超凡人、變形人與吸血鬼的舞台上。作者彷彿自己就住在這個奇幻的架空世界之中,人類的歷史、科學似乎都有了不同的解釋,甚至連魔法的詮釋都與眾不同,給人耳目一新的fu。
這部作品非常成功,作者也因此又寫下了《日巡者》、《幽巡者》以及大結局的《終巡者》。以《夜巡者》改編的電影也即將上映。迫不及待的讀者們,不彷先讀此書;而,容易看書看到睡著的人們,也可以等電影上映,直接吸收。

盧基揚年科 - 日巡者

「本書有詆毀光明志業之虞,禁止推廣。」---夜巡隊
「本書有詆毀黑暗志業之虞,禁止推廣。」---日巡隊


前些日子看完盧氏的系列首作《夜巡者》之後,Jackmis就忍不住要把整個系列都看完。

擁有超越常人能力的一群人 被/自 稱為超凡人。因為彼此能量的互斥,他們分成光明與黑暗兩方。
雙方為了避免毀滅性的戰爭,於是簽下了大和約,並成立各自的巡隊,相互監視。
夜巡隊的隊員就是夜巡者,之所以巡夜,是為了監視邪惡的黑暗。他們是光明的一方。日巡隊的隊員就是日巡者,之所以巡日,是為了監視造作的光明。他們是黑暗的一方。
一但發生強烈的衝突,就交給法庭裁示。

即使如此,巡隊之間私底下的戰爭仍然非常激烈。

在前作《夜巡者》後,光明與黑暗已經不在勢均力敵。
不少力量開始作崇了。
那些足已改變現狀的力量。

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

伊坂幸太郎 - 死神的精準度

雖然原作小說很出名,但是jackmis看的是由帥帥的金城武演的電影。理由是?理由說過十幾次了吧。

片如其名,該劇中的重要登場人物,是金城武飾演的死神。這個死神流露出來的氣質與《meet joe black》裡的布萊德很像。有一種格格不入,超凡脫俗的感覺。

死神的工作很簡單,他必須造訪每個即將失去性命的羔羊,觀察著、決定死亡的『執行』或『放棄』。

從故事開始,就像一場寧靜的演奏般,隨著作者的指揮,提琴響起了。然後伊坂舉起提起指揮棒的手,笛音跟著合上。啊~變成一場優美的奏鳴曲。

而在曲目的最後面是一場大合奏。弦律美妙的甚至能...能滿足死神的願望。



這弦律...

搞不好也...

滿足你我的願望。

2007年4月3日 星期二

盧基揚年科 - 幽巡者

(yahoo轉來的舊文)

本書與前幾部一樣。裡面用三個章節完成一個大故事。

在最後的章節,jackmis幾乎是一股氣看完。因為前兩個章節所鋪陳的故事,讓人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最後的真相。

在這次的作品裡,作者將揭開"超凡人"的神祕面紗,更將說明超凡人卓越的悲哀。

新的故事已然超越光明與黑暗的鬥爭。
夜/日 巡者『本書無關光明/黑暗 志業』
事實上,它超越了光明與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