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也無妨(知らなくていいコト)是日本女劇作家大石靜的作品。故事以一名雜誌記者的視角,描述了一個挖掘真相、探詢身世、社會與愛情的故事。
女主角真壁ケイト(吉田由里子飾),是雜誌《週刊イースト》(感覺像《壹週刊》)的明星記者。她的嗅覺敏銳,清楚人們求知求真的渴望。她聰明,充滿自信,行動力強。對人性有獨到的見解。尤其,在那件事之後,她的想法或許又更突破了。
吉田由里子非常成功的詮譯了這個角色。她除了能按照劇本表現出聰明調皮的樣子,外形本身也十分有魅力。個人也非常喜歡這位演員,十年前就已經清意她了,但是直到現在才又拍出我比較喜歡的故事。
裡面探討的議題很豐富。每一集都藉由不同的新聞(記得嗎?女主角是一名雜誌記者),研議各式主題。比如家庭、職場、愛情、詐欺與殺人犯的遺族(這個日本超愛探討)。
本作有濃濃的女性文學風。大概演了三分之一就有感覺。女主角的內心戲、對愛情與人生的思索。大多是女性文學常有的橋段。不過這不影響本劇懸疑的場面,也不影響女主角身為記者求知求真的作為。讓觀眾能輕易的融入故事,隨著女主角的身影四處探索。
究竟女主角是不是大明星基努里維的女兒?女主角對婚姻與愛情理解又是什麼?我想,就算是本劇也沒辦法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但是,本作可以給你一些新的想法,或許非常有趣。
這部作品非常有意思,算是2020年第一季裡面我最喜歡的作品吧。各位不得不在家躲避疾情的同時找來欣賞欣賞,肯定能有不錯的收獲。
2020年4月2日 星期四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歐陽彥之 - 關鍵時刻劉邦是這麼幹的
這本書的名字起得真好,人的成敗會經過許許多多的關鍵時刻。向歷史尋找借鏡的人們,為的不就是應對關鍵時刻?本書的作者是一名結合管理與歷史的專家,他寫了一個系列介紹許多歷史人物的應對關鍵時刻的方式,比如秦始皇的、曹操的、諸葛亮和曾國藩的。每一部看起來都很有意思。為了更有效率的閱讀,我交叉比對這些書的目錄大綱,發現作者在剖析這些人物上有一些慣用的套路。原因可能是因為成功者有許多共通點,也可能是作者觀察歷史人物有其固有的思維模式,或許藉由這個特徵,我們只要閱讀其中一本就可以把作者重視的成功特質一覽無疑。於是我最後選擇了作者對劉邦的剖析。大概賣得最好,所以它出現在推薦書籍裡面,也是成為我注意到這個系列的主因。而且劉邦這種平民出身的人物,或許和小弟的背景比較接近。
在作者的分析下,這些歷史人物的早年都有著成就天下的大志。不同英雄用各自特有的人格氣質,發展出相近卻又獨特的處事模式,朝著他們的終極目標前進。劉邦的特質就是人面廣、交友多。還沒出世就結交了各路好友。他的人格特質似乎很強大,雖然蕭何等未來的重臣在他還是布衣時就已在政府當差,卻十分看好社會地位比較低的劉邦。
作者重視的第二個特質是領導者的膽量。 膽量一詞除了是勇於競爭、不怕危難,更是不怕不好意思、臉皮夠厚,屢敗屢戰、堅持到底。我們所見到的成功人士身上都不難發現這些特質。我們要記得不見得有這個特質的人就一定成功。其中不少空有膽量的大話者或是厚臉皮的失敗者。但是屢敗屢戰,堅持到底才有機會追求成功卻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布衣皇帝劉邦最重要的特質。劉邦之所以廣結善緣,是向其偶象信陵君學習,他在與朋友的互動上也十分重義氣,以此凝聚團隊的關係。劉邦在這上面就像一本經典的教科書一樣,從揚旗之前就結交了各種英雄好漢;舉兵後也不斷吸收各方好手,不論出身,不論是否有過節,只要是人才,他都大膽起用,而且勇於授權。知人、識人、會用人。除了會交朋友,劉邦更為人稱道的是他善於用人,能把手下的能力完全發揮出來。比如漢初三傑的韓信、張良與蕭何,都在劉邦的安排下為建立大漢極大的發揮了潛力。其中,韓信還是從項羽那邊過來的,來的時候也還沒有為劉邦集團立過戰績,甚至還一度成為逃兵,卻敢在蕭何的力薦下破格拜為大將。雖然勇於授權,但劉邦用人時也很有一手。在他用韓信時也暗插眼線在韓信帳下。明著是幫新手大將軍立威,暗著是嚴密監視你的一舉一動。
劉邦更令人驚訝的手腕更在他當上皇帝之後。他那幫打天下的兄弟大多是市衣出身,學識涵養都不會太高。布衣出身的劉邦沒有一直用平民思維來治國,而是立刻知道治天下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把國家當幫派治理。所以制禮作樂,讓皇室與君臣關係回歸正途,有效的約束了團隊,提高了手下的文化水準。有些人用「換了位子就換腦袋」來指責新上任的管理者,但我個人卻不討厭這點,因為上了位就該改變思考方式,責任和以往不同了,做事方式當然要不一樣。而在權力的下放這點,作者認為劉邦也做的很好。領導者首先要抓的是資源的管理權,也就是財務。然後要抓的是人事任命權。其他的權力就可以下放。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觀念。
然而,本書的最後劉邦卻成了負面教材。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劉邦未能正確安排,導致了之後的諸呂之亂。借鏡於此,作者認為領導者應小心處理裙帶關係(作者認為它有好有壞),並謹慎安排接班人計劃。對於接不到班的落選人也應該妥善安置。
這本書個人覺得還不錯,不過5等星級的話,我只能給到3.5星,原因是作者雖然有許多不錯的觀點,但是道理感覺還不夠嚴謹。此外,書中提到的許多典故都被重覆提起多次,令人有些深度不夠、自我參照的感覺,也是本書的缺點。大致來說本書是一個不錯的讀物,我個人還是蠻推薦的。想從劉邦大大身上學管理,本書會是一個好選擇。
在作者的分析下,這些歷史人物的早年都有著成就天下的大志。不同英雄用各自特有的人格氣質,發展出相近卻又獨特的處事模式,朝著他們的終極目標前進。劉邦的特質就是人面廣、交友多。還沒出世就結交了各路好友。他的人格特質似乎很強大,雖然蕭何等未來的重臣在他還是布衣時就已在政府當差,卻十分看好社會地位比較低的劉邦。
作者重視的第二個特質是領導者的膽量。 膽量一詞除了是勇於競爭、不怕危難,更是不怕不好意思、臉皮夠厚,屢敗屢戰、堅持到底。我們所見到的成功人士身上都不難發現這些特質。我們要記得不見得有這個特質的人就一定成功。其中不少空有膽量的大話者或是厚臉皮的失敗者。但是屢敗屢戰,堅持到底才有機會追求成功卻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布衣皇帝劉邦最重要的特質。劉邦之所以廣結善緣,是向其偶象信陵君學習,他在與朋友的互動上也十分重義氣,以此凝聚團隊的關係。劉邦在這上面就像一本經典的教科書一樣,從揚旗之前就結交了各種英雄好漢;舉兵後也不斷吸收各方好手,不論出身,不論是否有過節,只要是人才,他都大膽起用,而且勇於授權。知人、識人、會用人。除了會交朋友,劉邦更為人稱道的是他善於用人,能把手下的能力完全發揮出來。比如漢初三傑的韓信、張良與蕭何,都在劉邦的安排下為建立大漢極大的發揮了潛力。其中,韓信還是從項羽那邊過來的,來的時候也還沒有為劉邦集團立過戰績,甚至還一度成為逃兵,卻敢在蕭何的力薦下破格拜為大將。雖然勇於授權,但劉邦用人時也很有一手。在他用韓信時也暗插眼線在韓信帳下。明著是幫新手大將軍立威,暗著是嚴密監視你的一舉一動。
劉邦更令人驚訝的手腕更在他當上皇帝之後。他那幫打天下的兄弟大多是市衣出身,學識涵養都不會太高。布衣出身的劉邦沒有一直用平民思維來治國,而是立刻知道治天下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把國家當幫派治理。所以制禮作樂,讓皇室與君臣關係回歸正途,有效的約束了團隊,提高了手下的文化水準。有些人用「換了位子就換腦袋」來指責新上任的管理者,但我個人卻不討厭這點,因為上了位就該改變思考方式,責任和以往不同了,做事方式當然要不一樣。而在權力的下放這點,作者認為劉邦也做的很好。領導者首先要抓的是資源的管理權,也就是財務。然後要抓的是人事任命權。其他的權力就可以下放。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觀念。
然而,本書的最後劉邦卻成了負面教材。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劉邦未能正確安排,導致了之後的諸呂之亂。借鏡於此,作者認為領導者應小心處理裙帶關係(作者認為它有好有壞),並謹慎安排接班人計劃。對於接不到班的落選人也應該妥善安置。
這本書個人覺得還不錯,不過5等星級的話,我只能給到3.5星,原因是作者雖然有許多不錯的觀點,但是道理感覺還不夠嚴謹。此外,書中提到的許多典故都被重覆提起多次,令人有些深度不夠、自我參照的感覺,也是本書的缺點。大致來說本書是一個不錯的讀物,我個人還是蠻推薦的。想從劉邦大大身上學管理,本書會是一個好選擇。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 被討厭的勇氣
去年對弗洛依德的心理學做了一些學習,對人類心理各個層面有了許多認識。對於學習到這多知識的自己,個人也感覺十分滿意。但是看完了本書,才知道原來還有完全不同的學說,從另一個角度來探討心理學。在這個弗洛依德學術理論大行其道的世代,原來有個阿德勒心理學一直存在日常生活之中。比起弗氏有條理、推理分明的系統化學問,阿德勒心理學的學問實際得讓他的單純很不單純。簡直就要顛覆另一個學派。作者透過書本裡,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對話將其介紹給大家。
阿德勒心理學又稱為個體心理學。認為心理學必須從完整的個人來思考。比起弗氏的「因果」關係,個體心理學更注重個體「當下」的情況,與個體「接下來」要做出的作為。
這點令人十分興奮。因為比起弗氏的理論分析,個體心理學顯得動態許多。令人忍不住想看看以個體心理學為出發點對世界做出的回應,究竟能得到什麼回應。在我個人的觀察裡,弗氏心理學比較常用來「收捨殘局」,而個體心理學更能「開創未來」。
然而,要理解阿德勒的心理學有其困難。或許是弗氏的理論大行其道,亦或是人們遭受「人生的謊言」誤導多時,許多阿德勒心理學的理念雖然有理道理,卻又看起來十分荒誕。就算讀者被說服了,卻仍然需要時經驗經驗去實踐。甚至,讀完全書的在下仍對其有於疑慮。
疑慮的部份,恐怕只有在生活中不斷學習、執行了。或許真入作者所言,人們要花自己年齡的一半的時間才能將阿德勒心理學融會貫通。
這本書讓在下想起初次讀到《柏拉圖理想國》的感覺。又或者,像是讀《論語》。以對話的方式書寫理論。有點像小說。很有意思。相信能讓更多人接受、嘗試這門學派。
阿德勒心理學又稱為個體心理學。認為心理學必須從完整的個人來思考。比起弗氏的「因果」關係,個體心理學更注重個體「當下」的情況,與個體「接下來」要做出的作為。
這點令人十分興奮。因為比起弗氏的理論分析,個體心理學顯得動態許多。令人忍不住想看看以個體心理學為出發點對世界做出的回應,究竟能得到什麼回應。在我個人的觀察裡,弗氏心理學比較常用來「收捨殘局」,而個體心理學更能「開創未來」。
然而,要理解阿德勒的心理學有其困難。或許是弗氏的理論大行其道,亦或是人們遭受「人生的謊言」誤導多時,許多阿德勒心理學的理念雖然有理道理,卻又看起來十分荒誕。就算讀者被說服了,卻仍然需要時經驗經驗去實踐。甚至,讀完全書的在下仍對其有於疑慮。
疑慮的部份,恐怕只有在生活中不斷學習、執行了。或許真入作者所言,人們要花自己年齡的一半的時間才能將阿德勒心理學融會貫通。
這本書讓在下想起初次讀到《柏拉圖理想國》的感覺。又或者,像是讀《論語》。以對話的方式書寫理論。有點像小說。很有意思。相信能讓更多人接受、嘗試這門學派。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萊拉.朗德絲 - 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
哈囉說完了,然後呢?
封面上一句簡短的句子喚起了我的興趣。「哈囉」無論是和熟人還是陌生人,有的時候就是需要這句簡單的開場白。有時,它就像戰鼓一樣,宣示著真正的戰鬥就要來臨了。好了!我們上陣了,接下來該怎麼打呢?有的時候,我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打。
許多人都知道人際溝通是很重要的,也花費了許多時間希望快點將這一塊pick up起來。更有有些人最後選擇放棄,告訴自己「我就是生性如此」。但我堅信一定有一些技巧是我們可以掌握的。
我們看過很多書。最經典的,也是本書十分推崇的,就是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卡內基告訴我們人與人溝通時應該怎麼做。「露出微笑」、「態度真誠」、「不要輕易指責人」。但是知道這些「原則」是一回事,怎麼去「實踐」又是另一回事。本書的作者就是要告訴大家,在今時今日的社會裡,你要怎麼實踐那些原則。
本書的作者介紹了超過90種好用的技巧,讓讀者們用來突破溝通的障礙,讓讀者們知道自己溝通時該如何進攻、防守。裡面舉出許多正面的成功案例,也介紹許多可以攻錯的他山之石。實用性很高,幾乎立刻就能派上用場。作者的妙語如珠也被譯者的細心揣摩,鉅細靡遺的用更接近台灣讀者的筆觸描寫了下來。
總的來說,在下十分推薦這部作品。而且我也迫不及待的想要試試裡面介紹的各種技巧。尤其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歷鍊後,即使是技術型的工作也會遇到愈來愈多需要溝通的場合。
就算不是為了工作。你也會希望多交幾個好朋友吧?有個朋友曾多「朋友不嫌多」。當時的我不太能領會,現在的我大概知道他的意思了。
封面上一句簡短的句子喚起了我的興趣。「哈囉」無論是和熟人還是陌生人,有的時候就是需要這句簡單的開場白。有時,它就像戰鼓一樣,宣示著真正的戰鬥就要來臨了。好了!我們上陣了,接下來該怎麼打呢?有的時候,我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打。
許多人都知道人際溝通是很重要的,也花費了許多時間希望快點將這一塊pick up起來。更有有些人最後選擇放棄,告訴自己「我就是生性如此」。但我堅信一定有一些技巧是我們可以掌握的。
我們看過很多書。最經典的,也是本書十分推崇的,就是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卡內基告訴我們人與人溝通時應該怎麼做。「露出微笑」、「態度真誠」、「不要輕易指責人」。但是知道這些「原則」是一回事,怎麼去「實踐」又是另一回事。本書的作者就是要告訴大家,在今時今日的社會裡,你要怎麼實踐那些原則。
本書的作者介紹了超過90種好用的技巧,讓讀者們用來突破溝通的障礙,讓讀者們知道自己溝通時該如何進攻、防守。裡面舉出許多正面的成功案例,也介紹許多可以攻錯的他山之石。實用性很高,幾乎立刻就能派上用場。作者的妙語如珠也被譯者的細心揣摩,鉅細靡遺的用更接近台灣讀者的筆觸描寫了下來。
總的來說,在下十分推薦這部作品。而且我也迫不及待的想要試試裡面介紹的各種技巧。尤其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歷鍊後,即使是技術型的工作也會遇到愈來愈多需要溝通的場合。
就算不是為了工作。你也會希望多交幾個好朋友吧?有個朋友曾多「朋友不嫌多」。當時的我不太能領會,現在的我大概知道他的意思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