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社會派推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社會派推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高野和明 - 十三級階梯

日本的死囚在行刑前會走過一道包含了十三個階梯的通道。可以說走完了這十三級,死囚的生命就要終結了。在現今熱烈討論死刑存廢的今日,不意外的,本作就是討論死刑的故事。 

本作主角是獄警南鄉與少年時期意外殺人被輕判兩年的三上。身為獄警的南鄉曾經執行過死刑,深深感受到奪去人們生命的那份沉重感,儘管動手殺死的是罪證確鑿的死囚。在故事裡,南鄉得到了最適合他的一個任務,那便是為一名死囚翻案。南鄉需要這個任務抵銷殺死死囚的沉重感,也需要這個任務的獎勵當作他的退休準備金。南鄉需要一位助手,於是他找上了重獲新生卻充滿迷惘的少年三上。少年犯下的是殺人的重罪,為許多人帶來的災難。他出獄了,努力想要彌補並回歸社會。就在他不知道如何下手時,南鄉找上了他。 

本作在故事的進行中從各個角度探討了用死刑來懲罰罪犯的相關議題。藉著獄警的視角,以及曾經是殺人犯的少年的視角,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死刑的意義。許多的探討都非常有意思。雖然死刑的存廢是熱門議題,但是許多人可能沒有思考到那麼深的層面,有些令人耳目一新。不過作為一部懸疑作品,本做的表現就差強人意。故事中的謎團並不會天馬行空,算是合理又務實,卻也明顯缺少了讓人進行調查的動力,有些平淡。只有在故事的最後面,突然把懸疑的部分拉到最高,反而有些突兀。儘管如此,故事的收尾還是做得不錯,把伏線收得乾乾淨淨,功德圓滿。

這本書有許多名家推薦。讚美作者大膽地討論死刑議題。小弟作為一個喜歡推理小說的人,如果只是討論時事是無法滿足我的。所以若您對死刑的存廢議題感到興趣,本書非常值得一讀。一定能從各種視角帶給你許多想法但若是您重視的是推理以及懸疑,那麼本作恐怕只是一部非常普通的作品。但是拿來打發時間還是綽綽有餘。

2024年5月25日 星期六

東野圭吾 - 希望之線

 又來介紹東野大師的作品了。


本作《希望之線》令人意外的是東野筆下名偵探加賀恭一郎的『泛』系列作。這裡加了『泛』字,原因是雖然加賀有出場,但並不是太重要的角色。本作從時間點來看,應該是解決了他人生大課題《麒麟之翼》之後的故事。那次事件後他升了官,成為刑警組織裡中低階的主管。本次事件主要是他的隊員--松宮--在辦理。松宮在之前的作品裡就出現過了,他本身也是加賀的親戚,可能因為血緣的關係,腦筋也很靈活,希望未來有更多發揮啊。

本作內容如其名,講訴著人們在鴻毛般的人生裡,各種支撐自己活下去的線--希望之線。事件本身很單純,只是一個市郊小店裡的普通命案。真正有趣的還是劇中人各自的人生經歷。 失去一切的人,得不到夢想的人,夢想被砸碎的人和成為希望之線的人。有的人對未來絕望,更有的人從絕望中看到希望。他們在徬徨掙扎裡活著,活下去。這樣的人在真實的社會上是存在的。從這部作品可以看到他們淒涼人生裡仍然透出的一點光芒。勇敢的令人敬佩。

這部作品並不是巧妙犯罪的本格懸疑作品,也不是什麼倫理衝突大戲。而是一些就『多那麼一點點不幸』的人所交織的群像劇。或許對想做推理挑戰的讀者來說沒什麼吸引力,但是調查命案的部份並不拖泥帶水。我們跟著松宮警官的視角結實的探訪了事件裡相關的人物,一步步把每個人背後隱藏的祕密揭開,很有調查事件的成就感。非常有趣的地方是...許多祕密被揭開後,帶來的並不是難堪,反而是解開現實問題的一把鑰匙。或許可以讓我自反思,有的時候真的不需要保留這麼多祕密。

看完全作,我內心還是有些滿足的。不想要太刺激作品的讀者可以考慮找來看看。

2023年9月12日 星期二

淺倉秋成 - 六個說謊的大學生

會看到這部作品實在有些運氣。主因是朋友送了電子書閱讀器,所以我才上網買了一本電子書湊合。原本有點醜的封面讓我不抱期待,沒想到卻看了一部非常棒的作品。

故事寫到一間大公司的面試剩下最後六位候選人。該公司原本表示要全部錄取,卻臨時改成錄取一人,並讓這六人自己選出最合適的錄取者。於是便發生了一場無情的面試攻防戰。

作者用現代人經常參與的就職活動作為背景寫下的故事讓人感到十分親切。相信許許多多的讀者在一生中都必定會接觸幾次。作者也透過這個故事探討論非常有趣的社會議題,檢討就職活動中虛偽的一面。

故事中發生的各種橋段更是耐人尋味。作者巧妙的利用事件的作案手法,一步步揭露『真相』,勾起讀者的好奇心。在故事的中後段又加入了的謎題,重新把讀者推回摸不著頭緒的五里霧中。實在是一位懸疑大師啊。

本作美中不太足的部份大概就是詭計吧。在執行的作法上其實有些勉強。所幸作者處理的非常順暢。各位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不會感到不適XD。再來,與真兇的對決也不算精彩,仍然是有牽強的部份。真兇的動機設計的很微妙,不那麼真實,但也貼切本書的主題。我認為本作有點社會派的味道,正是因為它對主題的探討非常有趣,讓人耳目一新。

這部作品是本屋大賞的第五名作品。雖然有點好奇前四名是什麼作品。不過有緣再去看看吧。本作我就非常推薦。知名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也在他的SNS上推薦過這部作品呢!

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松本清張 - 零的焦點

花了點時間,看了松本清張的《零的焦點》。松本的作品已唸過一些,大體知道他為什麼是日本推理小說社會派的代表。本作也是一個社會派的推理小說,比起謎團,更特別的是它說講述的,一個日本逝去的歷史。

時間來到二戰過後的那幾年,故事從一對三十多歲的新婚夫婦開始。妻子與丈夫兩人是經過說媒而認識。丈夫經常在遠地出差,正當丈夫告知妻子決定結束外派的工作。因為是說媒而認識的關係,妻子對這個丈夫的感情並不深。但隨著一段時間的相處,也開始對丈夫感到好奇。而就在妻子以為能更深入了解時,丈夫卻人間蒸發。雖然不是經過轟轟烈烈愛情的結合,妻子還是踏上腳步,尋找丈夫。因為想了解丈夫,而牽扯進一個錯縱的連續殺人事件。

這個事件的開場在現今已不是什麼特別的題裁。並不特別的關係下,某個人的失蹤很難引起讀者的興趣。令人好奇當年是否能吸引讀者的眼球。

松本是社會派推理小說的大師。本作當然也是社會派的作品。而它所探討的,也是當時社會角落那個令人痛恨又無法迴避的問題。

二戰過後,日本身為戰敗國,遭到美軍的駐扎。對於這些強行登陸的美軍,日本人民遂漸產生一些又愛又恨的感情。愛的是美國人帶來的文化衝擊,為日本人帶來了更開放的思想。人們從君主制的體制中走了出來,踩在君主制之上的軍國主義也迅速勢微。年輕的女性們對於這些外來的民族感到好奇,更產生崇敬與愛慕的心理。因此,許多日本女性學習英語,利用各種機會靠近美國人、美軍。而這之中最常見的手法,可能就是當伴遊小姐,甚至是提供性服務。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才延伸出本作的悲劇。

松本所描寫的故事是社會與時代對人們的影響。有時,人們為了隱藏自己不堪的過往,反而犯下更大的過錯。

可惜的是,我對本書的評價為中下。因為作者在議題上的著墨過多,使得本作的娛樂性受到很大的犧牲。而作為一個推理小說,其中智巧的設計太過平淡,主角探案的動機微弱,因此無法令人感到推理探案的激情是最大的敗筆。

總得來說,不確定為什麼會有人推薦這部作品。雖然這部也不到難以下嚥。可是松本有很多不錯的作品可以看,所以選擇這部作品的理由令我不解。或許是其中所探討的時代背景與社會問題引起一些讀者的共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