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歐陽彥之 - 關鍵時刻劉邦是這麼幹的

這本書的名字起得真好,人的成敗會經過許許多多的關鍵時刻。向歷史尋找借鏡的人們,為的不就是應對關鍵時刻?本書的作者是一名結合管理與歷史的專家,他寫了一個系列介紹許多歷史人物的應對關鍵時刻的方式,比如秦始皇的、曹操的、諸葛亮和曾國藩的。每一部看起來都很有意思。為了更有效率的閱讀,我交叉比對這些書的目錄大綱,發現作者在剖析這些人物上有一些慣用的套路。原因可能是因為成功者有許多共通點,也可能是作者觀察歷史人物有其固有的思維模式,或許藉由這個特徵,我們只要閱讀其中一本就可以把作者重視的成功特質一覽無疑。於是我最後選擇了作者對劉邦的剖析。大概賣得最好,所以它出現在推薦書籍裡面,也是成為我注意到這個系列的主因。而且劉邦這種平民出身的人物,或許和小弟的背景比較接近。

在作者的分析下,這些歷史人物的早年都有著成就天下的大志。不同英雄用各自特有的人格氣質,發展出相近卻又獨特的處事模式,朝著他們的終極目標前進。劉邦的特質就是人面廣、交友多。還沒出世就結交了各路好友。他的人格特質似乎很強大,雖然蕭何等未來的重臣在他還是布衣時就已在政府當差,卻十分看好社會地位比較低的劉邦。

作者重視的第二個特質是領導者的膽量。 膽量一詞除了是勇於競爭、不怕危難,更是不怕不好意思、臉皮夠厚,屢敗屢戰、堅持到底。我們所見到的成功人士身上都不難發現這些特質。我們要記得不見得有這個特質的人就一定成功。其中不少空有膽量的大話者或是厚臉皮的失敗者。但是屢敗屢戰,堅持到底才有機會追求成功卻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布衣皇帝劉邦最重要的特質。劉邦之所以廣結善緣,是向其偶象信陵君學習,他在與朋友的互動上也十分重義氣,以此凝聚團隊的關係。劉邦在這上面就像一本經典的教科書一樣,從揚旗之前就結交了各種英雄好漢;舉兵後也不斷吸收各方好手,不論出身,不論是否有過節,只要是人才,他都大膽起用,而且勇於授權。知人、識人、會用人。除了會交朋友,劉邦更為人稱道的是他善於用人,能把手下的能力完全發揮出來。比如漢初三傑的韓信、張良與蕭何,都在劉邦的安排下為建立大漢極大的發揮了潛力。其中,韓信還是從項羽那邊過來的,來的時候也還沒有為劉邦集團立過戰績,甚至還一度成為逃兵,卻敢在蕭何的力薦下破格拜為大將。雖然勇於授權,但劉邦用人時也很有一手。在他用韓信時也暗插眼線在韓信帳下。明著是幫新手大將軍立威,暗著是嚴密監視你的一舉一動。

劉邦更令人驚訝的手腕更在他當上皇帝之後。他那幫打天下的兄弟大多是市衣出身,學識涵養都不會太高。布衣出身的劉邦沒有一直用平民思維來治國,而是立刻知道治天下不能再像以前那樣,把國家當幫派治理。所以制禮作樂,讓皇室與君臣關係回歸正途,有效的約束了團隊,提高了手下的文化水準。有些人用「換了位子就換腦袋」來指責新上任的管理者,但我個人卻不討厭這點,因為上了位就該改變思考方式,責任和以往不同了,做事方式當然要不一樣。而在權力的下放這點,作者認為劉邦也做的很好。領導者首先要抓的是資源的管理權,也就是財務。然後要抓的是人事任命權。其他的權力就可以下放。是個非常有意思的觀念。

然而,本書的最後劉邦卻成了負面教材。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劉邦未能正確安排,導致了之後的諸呂之亂。借鏡於此,作者認為領導者應小心處理裙帶關係(作者認為它有好有壞),並謹慎安排接班人計劃。對於接不到班的落選人也應該妥善安置。

這本書個人覺得還不錯,不過5等星級的話,我只能給到3.5星,原因是作者雖然有許多不錯的觀點,但是道理感覺還不夠嚴謹。此外,書中提到的許多典故都被重覆提起多次,令人有些深度不夠、自我參照的感覺,也是本書的缺點。大致來說本書是一個不錯的讀物,我個人還是蠻推薦的。想從劉邦大大身上學管理,本書會是一個好選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