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東野圭吾 - 單戀

這部作品看完很久了,但是一直都沒有寫心得。主要的理由是個人覺得沒有特別好看,不太想寫。其次是因為在下這兩個月忙於公私事,時間一不小心就溜過去了。該怎麼說呢?大概是過去幾週jackmis賺到了一個小小的人生。

言歸正傳。本作算是東野進入即將進入成熟期的作品吧。故事中強調著非本格的議題,而且這個時期的東野似乎沒辦法把這些議題處理成一個好的推理小說的風格。

本作中的主角陰錯陽差的牽扯入一個兇殺命案。而在這場命案裡,主角看到了一個潛藏在世間的另一個社會。

它的議題可能在這部作品在推出的年代比較有震憾力(但也可能沒有),現在再回過頭去看,感覺就差了很多。而它主要的議題,我記得書皮上也寫了,那我也就不藏了...就是性別與性別的認定。

本作裡主要提的是性別的認定,說明因為社會與自我認定的不同,使得這些認定不同的人不得不自己尋找與社會相處的方式。這個相處的方式也是本書的核心內容,只是衝擊性感覺不夠,沒有特別的視覺感,作者處理起來也有些古板。隱含的議題則是性別本身,與讀者討論到底性別為何物。除了與主要的議題做連結外,更透過主角自身的婚姻狀況內省。

只是...這些議題在下覺得已經不是很新鮮了,而且東野在這些地方也沒有特別獨到的見解,所以我才會覺得本作沒有特別好看,讓在下一心只想著快點把它看完。

不過,若是您對這類議題非常有興趣,或是對東野的作品有強烈的閱讀慾。那麼,我想這部作品還是值得一看。

2012年10月19日 星期五

東野圭吾 - 畢業:雪月花殺人遊戲

東野的作品愈看愈多,也經常為這些作品留下心得。但其實個人覺得自己並非他的粉絲;實在是他的作品太紅了、能見度太高的關係。

這部作品東野筆下的名偵探「加賀恭一郎」的處女秀。故事發生在加賀大學畢業的那年,高中以來的同窗好友相繼慘死的事件。大概是看太多阿部寬飾演的加賀恭一郎,雖然故事中的主角是大學生,但在下的心裡總是浮現出一位大叔的臉。

事件分成兩件。第一件的被害者死於宛如「密室」的女子宿舍。雖然看起來像自殺事件,但是其中卻發生一些外人介入的痕跡,使得主角與其他好友們對「自殺」的看法起疑。另一個事件則是「雪月花遊戲」。在看似隨機的抽籤喝茶的遊戲中,兇手用惡魔般的智慧,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將被害人毒殺。

我們後來再看加賀恭一郎系列作品的時候,日劇的呈現中,已經朝著社會派探討人性與事件的方向前進。而這部作品算是加賀出場的早期,因此還有著早期東野作品中濃濃的本格味。而故事中的詭計,雖然經過計算,但戲劇效果一點也不有趣。若拿現今讀者對推理小說的要求來看,恐怕還無趣得過頭了。

基本上,Jackmis的個性有些懶散。當我碰上這種經過計算,內容卻預期得很無聊時,我大致都會跳過推理,尤其是已經鎖定兇手的時候。因為我知道一定有「某種」方法達成兇手的目的。最常被我跳過的是「字謎」。Jackmis很討厭字謎。尤其是看翻譯文學的時候,日文的字謎、英文的字謎,對我這個外國人來說真是過份啊。所以,在我寫過的作品中,就有一部是刻意用中文做字謎,目的是希望未來外國人看不懂(心機夠重吧)。

言歸正傳。本篇作品算是東野早期的作品。喜歡加賀恭一郎這個角色的讀者,當然一定要拜讀。但是要說本篇作品是讓主角決定投身警界的原因,在下倒是持保留的態度,因為衝擊性還差一點吶。

2012年10月13日 星期六

東野圭吾 - 東野圭吾推理系列

東野圭吾是無庸置疑的當紅作家,他的大作幾乎都搬上銀幕了。或許是長篇小說幾乎都轉拍成日劇、電影了,日劇製作人們開始把手伸向他的短篇作品。而本系列的戲劇,就是將多部中、短篇作品集合而成。

本作共11集,每集以不同主題描述一個故事。以個人的觀點來看,這些作品在推理的著墨只能算中等,是以人性的描寫為賣點,加上故事中找人氣演員飾演要角來為作品加分。

對於喜愛推理的讀者們來說,本作的懸疑度應該還不錯。懸念能很快就建立出來,讓觀眾儘快投入劇情。詭計的部份就不怎麼巧妙了。雖然事件中的線索與動機不會讓讀者一想就通,可是從結局來看這些其實大多是老套,看久了有些麻木,無法對詭計的智巧留下印象。然而整部戲劇被導演與改編的編劇整理得很棒,而且看人氣演員對戲的感覺還不錯,所以個人對這部作品還算推薦。畢盡東野大師的推理小說功力非常深厚,要寫出一個「堪用」的小點子絕對不是難事。

此外,本作在情感上的表現很棒,看到後部幾部的時候,Jackmis真的有些被劇情打動,發揮小說讓人自省的功能。記得《布朗神父》系列作品的作者GK卻斯特頓也說過,小說是影響他人的工具。看來東野大師也成功的達到用紙筆影響世界的功效了吧。

雖然開始有人評論東野圭吾愈來愈社會派。事實上我也擔心他愈來愈社會派。不過若真的人打動人心的話又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