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8日 星期日

曼施坦因 - 失去的勝利

軍事是jackmis的主要興趣之一。記得曾經和一位朋友聊到自己這方面的興趣時,朋友問了一句:「那怎麼不去軍隊?」jackmis著實猶豫了一下,或許自己真該投筆從戎。不過回神之後,我只回道:「台灣的軍隊沒什麼好發展的,要從軍也該去法國當傭兵。」看倌們,洪仲丘的事件不就是一個實證?

本作的作者曼施坦因是二戰德軍的陸軍司令,他最輝煌的一頁莫過於擔任東部戰線軍團司令的時期。而本書是從二戰開始一直寫到作者卸下司令一職為止。

在二戰開始前,作者只是一位參謀長。在希特勒掀起戰爭時,他改良了希里芬計畫,使得德軍成功殲滅法軍的主力。這個希里芬計劃是德國在一戰時就已製定,可以想見德國多年前就想侵佔法國,而且從未放棄呀。

曼施坦因也並非什麼都想用戰爭解決的人。在成功入侵法國後,也希望能與英國談和。然而「海獅作戰」的停止,東線戰場的新開,平息戰爭的時機一個個錯過。和東線的俄軍對戰,在作者的看法裡,是希特勒開啟了一場危險的賭局。但是曼施坦因在入侵俄國後,看到俄軍的攻勢佈局,心理也覺得或許不先向俄軍開戰,俄軍也隨時可能對德軍開火。這點作者也不得不同意希特勒對國際情勢的敏感度。而曼施場因在東部戰線上展現的靈活運動使他打下了不可思議的戰果。

德軍在失去第六集團軍後戰局完全改觀。東線的作戰從攻勢轉為守勢。開起戰局的希特勒對戰術顯得保守,而曼施坦因以攻代守的策略則履履取得戰果。曼施坦因對希特勒藏身幕後指揮軍隊的做法頗有微詞。但是他至始至終都以軍人的身份為榮,執行政府決定的任務。當然,他也不是全然的傀儡,尤其在故事後面,德軍必須撤退時,他也會技巧性的迫使希特勒接受他的意見,種下了日後被去職的因子。

曼施坦因和每個歷史上的名將一樣,對戰局的洞察力十分驚人。孫子兵法所謂的「正兵禦敵,奇兵致勝」在他身上一覽無遺。在精神上,曼施坦因比較像老派的軍人,忠於國家,也忠於軍隊。他也有著德國人的自負,相信許多驚人的戰果都源自於普魯士人的軍人魂。

這部回憶錄相信是許多軍事學者與史學家們重要的參考作品。對軍事有興趣的朋友們也可以花點時間研究研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