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

海堂尊 - 白色榮光

這部作品看完了很久,只是現在才寫上心得而已。事實上,本作剛搬上日劇時,在下並不喜歡,也沒想看。原因是同一時期有《醫龍》上檔,因此我以為他們是同樣以「巴提斯塔」手術為梗的同類作品,就提不起興致去看了。然而,之後經過許多人推薦才又回來看,結果發現本作是相當有意思的推理懸疑作品。

神蹟一般醫術的巴提斯塔手術團隊在連續二十多場的成功手術後,竟然迎來了連續三次的失敗。連續的成功被稱為奇蹟,而連續的失敗則潛藏著--犯罪。主角田口醫生臨危受命展開調查。雖然訪談了團隊中的每個人物,新手偵探的他似乎仍找不到頭緒。

就在這時,來自厚生勞動省(類似衛生署)的白鳥登場了。毒舌的白鳥有更具侵略性的詢問,很快就找出團隊中的不穩定因子。在故事中,白鳥更介紹了利用斷層掃描執行的驗屍方式(簡稱AI)。據說這種做法在歐美已施行多年。

本作拍成了電影與日劇。在日劇的版本裡,團隊中每個人的祕密都被白鳥揭露了出來(電影版也是,但許多時候快速帶過)。這些祕密是整起殺人事件的源頭。而白鳥帶進來了AI則找到了狡猾殺人魔的真面目。

本作的戲劇張力非常棒,謎團一環接一環非常刺激。再加上塔配了合適的演員,充份展現了本作的魅力,相信也為故事的主人翁打下了觀眾的基本盤。

2014年1月26日 星期日

東野圭吾 - 幻夜

花了一天的時間看完了東野的《幻夜》,因為本作與另一部作品《白夜行》結構十分類似,因此沒有什麼特別的新心得。從維基百科的內容來看,《幻夜》的連載是在《白夜行》之後,所以我們可以說是作者對《白》的佈局意猶未盡,便在《幻》裡面再次發揮了吧。

一個奇幻的守靈夜裡,水原雅也接連遭遇了他從未想像過的事件。父親去世,遭到逼債,阪神大地震,然後是殺人,以及一位奇妙的美麗女子。

因為結構的相似,要不把本作與《白》相比實在很困難,或許也不應該。若是要比,個人覺得本作輸給前作許多。比如主角的設定不夠完整,不如《白》的從小交待到大,因此女主角許多意圖的原委就不夠充份,不如《白》劇那種不得不下手的窮圖末路。而女主角釋出的「好意」,也就不是很清楚其中的道理。

在魔女使壞的部份。本作中的惡魔詭計比起《白》來得太過誇張,劇中人太容易被女主角操控,大概只能說女主角的魔性比《白》劇的來的強。

而本作在結局的地方,作者倒是弄的還有些意思,比起《白》劇女主角的一無所有,本作的女魔頭似乎過得很幸福(!?)。可能本作的女主角就是設定成沒天良的惡魔,所以作者對她的設定就不太講究了吧?

東野寫出來的作品裡似乎很少有相似性這麼高的作品。大概《白》的故事連作者自己也著迷了吧。又或是作者想要更深入探索這種佈局的可能性。當然,也可能是出版社希望來部乘勝追擊的同類作品。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杜書伍 - 打造將才基因

會看這部作品,主要還是同事推薦。有同事推薦,也有同事對這部作品不以為然。而在下則屬於中性的人,認為本作不好也不壞。這不是兩邊都不想開罪,而是本書確實如此。在本書後面,作者提到管理書籍分成三類:教科書、大師作品與本作這種應用管理。在應用管理上,本作管是不錯的作品。但和大師(比如杜拉克)相比當然失色不少。其實管理的書看多了,論點或多或少會有重疊的地方。作者的作品與杜拉克的結論差不多,而本作更著重於一個人的職場心態。「態度決定高度」相信是本作的真理之一。

作者從一個人對職場的心態延伸到一個人的價值。專注於能力的提升才能建立真正的價值。這點和杜拉克的想法一致。然而,從應用的角度來看,作者認為即使尋求扎實的學習,也不能失去效率。如何從深度學習與效率間找到平衡必須要自己把握好。對於能力,作者認為重點在「學習」上。學習要有系統,並將學習變成習慣,然後無所不在學習。而以往我們所以為的靜態「知識」,在作者眼中更加入了動態的「執行」,也就是知識要實際運用才算存在。

作者作為一個成功的經營者,分享多年來的管理實務與經驗,對於有志成為領導人物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雖然不像管理大師般提供相當於定律的見解,但是若您仔細閱讀作者所提及的各種觀念,不難其實這些道理和大師們的想法一致。

撇開作者期許「將將之材」的這個在在下看來有些煽情、一廂情願的字眼。個人認為作者確實把一個成功者所應具備的心態做了完整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