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囉說完了,然後呢?
封面上一句簡短的句子喚起了我的興趣。「哈囉」無論是和熟人還是陌生人,有的時候就是需要這句簡單的開場白。有時,它就像戰鼓一樣,宣示著真正的戰鬥就要來臨了。好了!我們上陣了,接下來該怎麼打呢?有的時候,我還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打。
許多人都知道人際溝通是很重要的,也花費了許多時間希望快點將這一塊pick up起來。更有有些人最後選擇放棄,告訴自己「我就是生性如此」。但我堅信一定有一些技巧是我們可以掌握的。
我們看過很多書。最經典的,也是本書十分推崇的,就是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卡內基告訴我們人與人溝通時應該怎麼做。「露出微笑」、「態度真誠」、「不要輕易指責人」。但是知道這些「原則」是一回事,怎麼去「實踐」又是另一回事。本書的作者就是要告訴大家,在今時今日的社會裡,你要怎麼實踐那些原則。
本書的作者介紹了超過90種好用的技巧,讓讀者們用來突破溝通的障礙,讓讀者們知道自己溝通時該如何進攻、防守。裡面舉出許多正面的成功案例,也介紹許多可以攻錯的他山之石。實用性很高,幾乎立刻就能派上用場。作者的妙語如珠也被譯者的細心揣摩,鉅細靡遺的用更接近台灣讀者的筆觸描寫了下來。
總的來說,在下十分推薦這部作品。而且我也迫不及待的想要試試裡面介紹的各種技巧。尤其經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歷鍊後,即使是技術型的工作也會遇到愈來愈多需要溝通的場合。
就算不是為了工作。你也會希望多交幾個好朋友吧?有個朋友曾多「朋友不嫌多」。當時的我不太能領會,現在的我大概知道他的意思了。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森岡謙仁 - 1小時讀懂!圖解杜拉克入門
管理學大師彼德.杜拉克對現代的管理學有許多貢獻。由於大師的著作博大精深,因此小弟選擇先從容易上手的書籍開始,希望在正式向大師學習前能有個人幫忙導讀一下。而在下選擇的《1小時讀董!圖解杜拉克入門》就是一部合適的作品,作者對於杜拉克的著作有許多研究,並且深入淺出,搭配最實際的應用,將杜拉克大師的理念與精神淺移默化到讀者身上。啊,要能做到這點,相信也得要好好稱讚譯者的功力。若不是這一切的完美結合,這部導讀之作恐怕不會如此成功。
作者將管理的學問應用在人生的五個階段:工作族(社會新鮮人)、前輩、主管、領袖與創新者。然後將杜拉克相關的學問套用在這五個階段裡的各種問題。比如對工作族說明工作的精神與理念,面對事物應用的態度;對成為前輩的工作族,說明如何更進一步、如何受到後輩的信任,甚至若想要換跑道時,該有怎麼樣的盤算。
作者所引用的不止是杜拉克的理念與精神。許多時候,作者更引用了杜拉克的「方法」。這點對於一部「應用管理」叢書而言十分重要。因為許多人之所以會看這種書,就是希望能立刻派上用場。如果本書只講到理論的部份,那這類讀者一定會大失所望。而本書引用的「方法」,就是讓讀者能立刻「動手」的手段。除了讓讀者更受其益外,這些系統化的、有效的「方法」更讓在下對杜拉克的原作起了更大的期待。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很棒的作品。雖然有些人認為直接拜讀大師的作品比較好,但在我個人的認知裡,若是有一個把精髓整理的很棒的著作,那麼吸收起來才會事半功倍。我還蠻推薦各位來讀讀這部作品。
作者將管理的學問應用在人生的五個階段:工作族(社會新鮮人)、前輩、主管、領袖與創新者。然後將杜拉克相關的學問套用在這五個階段裡的各種問題。比如對工作族說明工作的精神與理念,面對事物應用的態度;對成為前輩的工作族,說明如何更進一步、如何受到後輩的信任,甚至若想要換跑道時,該有怎麼樣的盤算。
作者所引用的不止是杜拉克的理念與精神。許多時候,作者更引用了杜拉克的「方法」。這點對於一部「應用管理」叢書而言十分重要。因為許多人之所以會看這種書,就是希望能立刻派上用場。如果本書只講到理論的部份,那這類讀者一定會大失所望。而本書引用的「方法」,就是讓讀者能立刻「動手」的手段。除了讓讀者更受其益外,這些系統化的、有效的「方法」更讓在下對杜拉克的原作起了更大的期待。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很棒的作品。雖然有些人認為直接拜讀大師的作品比較好,但在我個人的認知裡,若是有一個把精髓整理的很棒的著作,那麼吸收起來才會事半功倍。我還蠻推薦各位來讀讀這部作品。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Frederick P. Brooks, Jr. - 人月神話
本作是由IBM傳說中的大PM執筆,以作者自己的說法,是一部經驗談。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作者感覺自己還沒辦法為大型軟體設計工程提出一番好的見解,倒是可以把自己所觀察到的工作實況與經驗做為後輩的借鏡。
雖然作者在開頭這麼寫了,但是書中提及的軟體專案管理方法其實非常有用,許多方法不但沿用至今,甚至作為一種核心的理念不斷的進化。
比如在「外科手術團隊」一章介紹了軟體開發的成員類型與職掌,就經常落實在現今的專案之中。其中的「外科醫生」一角,經常是專案中的系統架構師、分析師、設計師或至少是主要的實作人員。而其他成員的工作,分擔枝微末節的工作(也是必須且很重要的工作),協助「外科醫生」完成「手術」。
文中也提及文件的重要性。至少有兩個章節都在討論文件。而我們也知道文件在現今的軟體開發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除了作為交付給客戶的「證據」之外,文件也成為未來向外擴充或向內維護的重要參考。對此,本文除了說明文件的重要外,也提到文件的管理辦法。許多辦法現在仍然在使用。
在經驗分享的部份。作者提出了兩個有意思的想法,它們都十分有效。首先是軟體開發的專制政治。由於軟體是無形的,(看似)易變 的,因此在概念設計時,容易將創意發散,最終將導致應用程式失去核心概念,變的四不像。因此,作者建議概念設計由少數人(架構師、分析師)主導、決定,其他人頂多提供意見,就像專制政治一樣。而另一個想法叫「第二系統效應」。這點十分有趣。在下先不要在這裡透露太多。留給親愛的讀者們自己去翻翻看,嘗嘗箇中滋味。
本文最難得的是作者對軟體開發的本質作了深度的思考。透過這些思考,可以反推出許多軟體專案經常遇到的問題,以及軟體專案難以突破的瓶頸。像是軟體專案的複雜度超乎想象,困難與簡單的程式,兩者之間的難度是指數成長,而溝通則佔據軟體開發中相當多的成本。另外,軟體雖然稱為「軟」體(Soft-ware),但是更動起來卻不見得容易,人們對軟體的易變性期待性太高,忘了軟體是一種工程,和建築物的工程一樣,有時為了一個小功能就要做大幅的更動。人們不會輕易去更改建築物的設計,因為他們「看」起來覺得牽一髮動全身。而軟體則「看」不到,所以就會輕易想去改動它。
在下也做了好多年的軟體專案。雖然數年前就想買這本《人月神話》,但總覺得是上個世紀的舊書,也就打消了念頭。年初時突然興起念頭訂購下來,看完了感覺果真不錯。我想,對於從事軟體開發相關工作的人們,本書恐怕是必讀之作呀。它有一股...像《孫子兵法》般,不會因時間而消逝的魅力。
雖然作者在開頭這麼寫了,但是書中提及的軟體專案管理方法其實非常有用,許多方法不但沿用至今,甚至作為一種核心的理念不斷的進化。
比如在「外科手術團隊」一章介紹了軟體開發的成員類型與職掌,就經常落實在現今的專案之中。其中的「外科醫生」一角,經常是專案中的系統架構師、分析師、設計師或至少是主要的實作人員。而其他成員的工作,分擔枝微末節的工作(也是必須且很重要的工作),協助「外科醫生」完成「手術」。
文中也提及文件的重要性。至少有兩個章節都在討論文件。而我們也知道文件在現今的軟體開發中佔有重要的角色。除了作為交付給客戶的「證據」之外,文件也成為未來向外擴充或向內維護的重要參考。對此,本文除了說明文件的重要外,也提到文件的管理辦法。許多辦法現在仍然在使用。
在經驗分享的部份。作者提出了兩個有意思的想法,它們都十分有效。首先是軟體開發的專制政治。由於軟體是無形的,(看似)易變 的,因此在概念設計時,容易將創意發散,最終將導致應用程式失去核心概念,變的四不像。因此,作者建議概念設計由少數人(架構師、分析師)主導、決定,其他人頂多提供意見,就像專制政治一樣。而另一個想法叫「第二系統效應」。這點十分有趣。在下先不要在這裡透露太多。留給親愛的讀者們自己去翻翻看,嘗嘗箇中滋味。
本文最難得的是作者對軟體開發的本質作了深度的思考。透過這些思考,可以反推出許多軟體專案經常遇到的問題,以及軟體專案難以突破的瓶頸。像是軟體專案的複雜度超乎想象,困難與簡單的程式,兩者之間的難度是指數成長,而溝通則佔據軟體開發中相當多的成本。另外,軟體雖然稱為「軟」體(Soft-ware),但是更動起來卻不見得容易,人們對軟體的易變性期待性太高,忘了軟體是一種工程,和建築物的工程一樣,有時為了一個小功能就要做大幅的更動。人們不會輕易去更改建築物的設計,因為他們「看」起來覺得牽一髮動全身。而軟體則「看」不到,所以就會輕易想去改動它。
在下也做了好多年的軟體專案。雖然數年前就想買這本《人月神話》,但總覺得是上個世紀的舊書,也就打消了念頭。年初時突然興起念頭訂購下來,看完了感覺果真不錯。我想,對於從事軟體開發相關工作的人們,本書恐怕是必讀之作呀。它有一股...像《孫子兵法》般,不會因時間而消逝的魅力。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