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TED發表演講,知名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將自己對恆毅力研究的畢生熱情,分享給想要豐腴人生的讀者們。
本書大致分為三大部份。第一個部份是在定義恆毅力,說明它的存在性,說明它的效果。這一段介紹很多恆毅力的例子,一開始讀起來還算有趣,不過久了讀起來有點厭煩,因為我是相信有恆毅力的人,所以作者一直在證實一個我已經相信的東西,其實讓我感覺有點浪費時間。
第二部份開始探究恆毅力,把它的元素與內函定義出來,用科學的方法,把一個抽象的東西變得可以量化的學科。經過這層摸索,讀者們可以更清楚恆毅力的本質。恆毅力是一種努力加上持續投入並進步的力量。它需要對目標的熱情。工作的熱情來自於一點點的發現,加上大量的培育發展,以及一輩子的深度耕耘。
第三部份是如何培養恆毅力。就好像興趣,作者認為興趣不是經由內省發現,而是透過和外部互動時被激發的。無法光憑意志力喜歡上某些事物。而持續投入不是重覆做同一件事,必需要進步才行。對於想要培養恆毅力的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最近有一個說法像是,學習了一年,然後用這一年的學習重覆五便(五年)。這樣是不會進步的。因此,設定目標刻意練習來自我成長,這比盲目累積經驗有用。刻意練習是會累的,甚至是討厭的,要適度休息。用熱情去克服討厭。有熱情的人懷抱希望,學習樂觀。不向痛苦退縮,不輕易放棄,不輕言妥協。
對於要培養恆毅力的團體而言,必須注意同儕的影響。卓越團隊的成員能帶來好的影響。個體加入團隊後易被同化。這和孟母三遷的原理一樣。白話一點的例子就像考到爛學校也不用去讀了,因為沒有強強聯手的環境,只是虛渡光陰罷了。除非你有自制力。但有自制力怎麼會考到爛學校呢?
最後的最後,作者也說恆毅力也不是評價人的唯一標準。大家也別壓力太大了。幹什麼要每個人都當王永慶、郭台銘呢?我們有時也只要抓住平凡人的幸福就好了,不是嗎?
這本《恆毅力》是部好作品。我覺得年輕人或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應該讀看看。
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中田永一 (乙一) - 百瀨,看我一眼
這是知名作家乙一化名為中田永一寫的一部輕鬆小品。或許成名的太早,名人的包袱太重,這種作法或許更能讓乙一寫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吧。
本書裡是數篇短篇故事。故事都有著輕淡奇妙的感覺。就是那種任何人都不覺得合理,但好像又真的存在著的一些人際關係。故事中的人們再自然不過的維繫著這樣的關係,看得讀者心裡歪歪斜斜的,造就那種莫名的奇妙感。這層奇妙有時是淡淡的喜,有時是淡淡的愁,更有時候是淡淡的驚訝。不是莫名奇妙喔!
第一個短篇就是《百瀨,看我一眼》,是主角幫中學時,親友間唯一上得了檯面的學長帶打照顧地下女友的故事。學長人太受歡迎,有一個明星女友,而這個曾經真正交往過的女友就變成地下女友了。這位女友就是百瀨。面對不成材的自己,主角心中那句沒說出口的「百瀨,看我一眼」到底有多愁?各位可以自己去看看。
《小梅經過》則塑造了一個有趣的情境。把它拍成一個短劇來娛樂大眾效果應該不錯。主角因為某種原因過著雙面的人生。這也讓他體驗到人生的不同際遇。但故事到了最後,才知道其實雙面的人生,其實很多時候是合在一條路上走的。人啊,終究只有一個自我。所有的情感,都只有一個自我能感受。
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小品。喜歡乙一或輕文學的人非常適合閱讀看看喔。
本書裡是數篇短篇故事。故事都有著輕淡奇妙的感覺。就是那種任何人都不覺得合理,但好像又真的存在著的一些人際關係。故事中的人們再自然不過的維繫著這樣的關係,看得讀者心裡歪歪斜斜的,造就那種莫名的奇妙感。這層奇妙有時是淡淡的喜,有時是淡淡的愁,更有時候是淡淡的驚訝。不是莫名奇妙喔!
第一個短篇就是《百瀨,看我一眼》,是主角幫中學時,親友間唯一上得了檯面的學長帶打照顧地下女友的故事。學長人太受歡迎,有一個明星女友,而這個曾經真正交往過的女友就變成地下女友了。這位女友就是百瀨。面對不成材的自己,主角心中那句沒說出口的「百瀨,看我一眼」到底有多愁?各位可以自己去看看。
《小梅經過》則塑造了一個有趣的情境。把它拍成一個短劇來娛樂大眾效果應該不錯。主角因為某種原因過著雙面的人生。這也讓他體驗到人生的不同際遇。但故事到了最後,才知道其實雙面的人生,其實很多時候是合在一條路上走的。人啊,終究只有一個自我。所有的情感,都只有一個自我能感受。
這本書是一個不錯的小品。喜歡乙一或輕文學的人非常適合閱讀看看喔。
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牛亞真,周志湖 - 可完全取代Java的Scala
前幾年知道了Scala,最近又因為各種理由而想要學習它所以買了這本書來加快學習。起先是對其「函式式程式語言」的模式感到好奇。之後又聽聞它在平行運算上有不錯的表現,因此更加深了想要了解的欲望。
本書由對岸的兩名學者所撰,不過我一開始沒注意到,因為買的時候只翻看前面幾章,只對Scala做基本的介紹時看起來還ok。只是後面感覺有些頭痛。因為除了兩岸用語不太一樣的關係,大陸學者有時概念與描述欠缺節奏與一致性的問題,還有不知道為什麼不認真學一下UML而畫出十分詭異的圖這幾點讓我感到似曾相似,立馬就確認了是對岸的作品。
本書的標題很誇大。或許也很貼切。Scala或許可以完全取代Java。但Java也可以完全取代Scala。最近在下看到一個blog描寫了該格主對這類新技術的看法。他認為學一個完全可以用舊技術進行的東西,成本效益實在很可憎。這也或多或少改變在下對Scala的看法。
以語言的角度來看。如果已經掌握好Java的話,確實沒有必要朝Scala走去。畢盡Java的社群還是遠大於Scala;Scala能做到的事Java也做的到。Scala中針對平行運算的Actor其實Java也有,只是控制起來比較需要技巧一點。由於在下對自己的控制技巧蠻有自信的,因此Actor對在下而言魅力有限。其他特性老實說確實也非Scala不可。不過Scala還是有它的擁護者。在下也不便多說了。如果我看到它更有魅力的一面,會再投入多一點。
回到這本書吧。
本書作為Scala的學習本,個人覺得勉勉強強。如果您手上沒有任何Scala的東西可以看的話,它算是足夠的入門讀物,大概就是60分。中、後段有些跳tone的介紹不用執著,看看就好。
本書由對岸的兩名學者所撰,不過我一開始沒注意到,因為買的時候只翻看前面幾章,只對Scala做基本的介紹時看起來還ok。只是後面感覺有些頭痛。因為除了兩岸用語不太一樣的關係,大陸學者有時概念與描述欠缺節奏與一致性的問題,還有不知道為什麼不認真學一下UML而畫出十分詭異的圖這幾點讓我感到似曾相似,立馬就確認了是對岸的作品。
本書的標題很誇大。或許也很貼切。Scala或許可以完全取代Java。但Java也可以完全取代Scala。最近在下看到一個blog描寫了該格主對這類新技術的看法。他認為學一個完全可以用舊技術進行的東西,成本效益實在很可憎。這也或多或少改變在下對Scala的看法。
以語言的角度來看。如果已經掌握好Java的話,確實沒有必要朝Scala走去。畢盡Java的社群還是遠大於Scala;Scala能做到的事Java也做的到。Scala中針對平行運算的Actor其實Java也有,只是控制起來比較需要技巧一點。由於在下對自己的控制技巧蠻有自信的,因此Actor對在下而言魅力有限。其他特性老實說確實也非Scala不可。不過Scala還是有它的擁護者。在下也不便多說了。如果我看到它更有魅力的一面,會再投入多一點。
回到這本書吧。
本書作為Scala的學習本,個人覺得勉勉強強。如果您手上沒有任何Scala的東西可以看的話,它算是足夠的入門讀物,大概就是60分。中、後段有些跳tone的介紹不用執著,看看就好。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