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伏羲, 周文王 - 周易

《周易》為周朝編整的《易經》,所以也可以說是《易經》的一個版本。

在下數年前就看過《易經》,當時覺得這是部占卜書,就沒有深入去看了。這次是從長輩的書架上看到另一個版本,這個版本對原作做出了更深的解釋,讓人比較容易了解其中的道理。這會兒jackmis才發現,坊間那些管理叢書、大眾心理學、應用心理學若見了《易經》,恐怕會相形失色。而《易經》甚至源於六千年前的伏羲氏。

《易經》在古代用於占卜,其中的學問屬哲學領域,將其道理發揮,可用於許多層面。比如前述的管理、心理就能從《易經》中找到相關的原理。

我們這些書的讀得少的,大概只知道《易經》裡那句「飛龍在天」。看金庸小說的,或許知道《降龍十八掌》中的掌法,諸如「潛龍勿用」、「戰龍於野」、「見龍在田」與「亢龍有悔」都取自《易經》。

在下學疏才淺,但且讓我說明為什麼有這麼多「龍」,看看能否激起大家對《易經》的喜好。在《易經》,用「龍」形容那種領導眾人的君王型人物。當你發現「潛龍」,也就是有資質,但還不成氣候的領導者,這時候不用急著用他,應該讓他好好培養能力。「見龍在田」,白話的說是人才親自下田裡耕作,意味著這位人物已經在努力學習、成長,是好事。在下想,前面兩句都說明了觀察人才、培養人才的道理。而「飛龍在天」是說指領導者已經成氣候,帶領人們往更好的地方前進,有如龍飛上天一般。「亢龍有悔」是形容領導者飛得太高,與人民脫節,是不好的情況。雖然《易經》是六千年前的東西,但是本句的情事現今也經常發生,上位者不能不察。

前幾句都在「乾」掛中,「乾」掛主講君王之道;「戰龍於野」是寫在「坤」掛裡,「坤」掛講君臣,直譯是指「龍」(也就是君王)在野地裡作戰;這表示事態嚴重到君王必須親臨沙場,指事態已至窮圖,是不吉之意。反過來說,我們看到一些CEO親上火線,就表示事態已經很嚴重了。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各大公司的CEO出現在媒體版面,足見現今世界的競爭壓力大到戰龍必須常駐於野呀!

古有云:不讀《易》,不可為將相。日本維新時期組閣也提:不知《易》者,不得入閣。或許是當年管理叢書不夠,所以唯一寫的好的、全面的就只有《易經》。但是,即使現在已經有許多管理學大師的名著,《易經》裡的許多哲理仍然非常值得一讀。無論未來你想要應用在什麼事務上。

沒有留言: